当前位置:首页 > uedbet官网手机版网扯文化 > 文化艺术 ◇公益性民间网站,传承优秀文化,发扬手机uedbet平台下载精神

三访锦屏——文斗加池木商印记

       2023年考察了锦屏的亮江流域和青山界,写了四篇调查手记,留下一些感慨。2024年5月19日再次踏足锦屏,20日高频度作了一次九寨观花之旅,感慨更深了。6月26日又赴锦屏,27日走了文斗和加池两个苗寨。

       关于锦屏县历史上的木材贸易,学者们挖掘很深,著述很多,不在此赘言,比如,文斗是发现清水江文书(早期叫锦屏文书)最集中的村,加池木质四合院是汉文化对苗族上层阶层深刻影响的集中表现,等等。此次调查不是学术调研,只是从文化旅游的角度去了解和评价它的文化旅游价值,而已。

       到了现场,深切感受到清水江沿岸历史上的木材贸易对当地群众的深刻影响。明朝皇帝派出楚王“征苗”,却意外发现了“新大陆”,可作为宫殿用的优质木材储量颇丰,于是动用国家财力“采购皇木”。“皇木”品牌之下,带动了大量民用木材的交易。

       ——交易多了,木材值钱了,于是纷争就来了;纷争一来,山林、土块就需要“确权”;要确权就须立字据;要立字据,必然要有起草符合官府制式的中文契约文书的“先生”和德高望重的“中人”,于是,识文断字就成了刚需,读书的人就多了起来。加上木材贸易过程中的种种算计和争讼,提升文化知识显得空前紧迫。木商繁荣的锦屏,即便是地处偏僻的青山界,抑或小江深处的九寨地区,更遑论清水江边的河口、加池、文斗,一向尚文成风。这,便构成了锦屏文人较多的底层逻辑。

       ——交易量多,砍树就多;砍树多了,水土流失;要砍就得去种;要种就得形成制度,要讲究方法和智慧。于是,种“十八年杉”成了男孩、女孩呱呱坠地之后“为人父母”的任务,十八年树长成,男婚女嫁的开支就有了着落。种“十八年杉”也从制度变成了固定民俗。木材销路看好,怎样让树快快长成,于是,当地人发明了“八年杉”的快速种植法。围绕木材贸易,在锦屏的历史上形成了蔚为壮观的产业分工和绵长的产业链,伐木得举行仪式祭祀山神、告慰树木;从山上运木得有滑道或厢道;运到河边要编成木排;放木排顺水而下要心生敬畏,恪守禁忌,以求安全;放排和入场交易还得遵守“分江管段”,不乱规矩。造林之后还得营林,抚育甚至活林木转让,还有官方资本入场办皇家林场。维系市场服务的甚至还派生了木商金融。维系林权制度的订立契约文书行为自然形成了它的市场。与之相适应的云云大观的木商文化也蔚然而生。

       ——文斗上寨山坳上,立于乾隆三十八年的《六禁公约》碑,从禁止乱砍乱伐到禽畜管理到公共卫生都早有规定,堪称贵州第一生态宣言碑,集中体现了黔东南人刻入骨髓的“天人合一,敬畏自然,保护生态,珍惜天物,永续利用”的生态观和文化思想。难怪贵州大儒、清代大诗人郑珍在他的《黎平木诗》中发出感叹:“遵义竞垦山,黎平竞植树……树成一旦富,仅忍十年苦;耕山见石骨,逢年亦约取......匆拔千岁根,贪取百日稻。”在郑珍看来,同样面临多山狭地,一个毁林开荒,一个植树造林,两种经营后果,泾渭分明,洞若观火!黔东南早在清代就有如此令人仰慕的林业文化,难道不值得悉心挖掘么!

       物化的东西易得也易失,而文化的东西,一旦拥有,可深入灵魂。这便是这次文斗、加池之行的起意。

       文斗、加池的考察不再作文字赘述,最多在图说处略作说明。再次申明,本文仅作文化价值评定,不作学术分析。请看下列图

文斗印象

 

        其实,文斗的青石板路很有特色,规模宏大,足以傲视所有民族村寨。 

       进出文斗的路既险且峻,或许就是制约旅游发展的因素之一。

 

       有企业看中文斗的潜在价值,投资搞起了民宿,但缺乏宣荐和精品线的加持,生意暂时火不起来。 

       为众人抱薪者,不能使其冻毙于风雪。民宿发展起来,乡村旅游才有希望,这是雷山县的基本经验。锦屏县的雷屯也是经验。要把文斗、加池的乡村旅游“热”起来,要做的事情的确还很多。

加池印象

       这个深宅大院,汲取了汉文化四合院的精华,因地制宜,创造性地利用本地木工技艺和木材,打造了独具风格的苗族富户建筑。土改至今,由6家居住,现4家另有住房,只有2家住守。

       因缺乏修缮,岌岌可危。它毕竟、也必定是到加池旅游的最有价值的旅游点。游客看了之后,不由感叹:“不是乡巴佬落后,有钱照样会享受。聪慧不分苗和汉,中华一脉是硬核。文化多彩有历史,因地制宜显英豪”。

       加池木质四合院在取水和消防上亦显示了它因地制宜的一贯做法。如图所示:

 三访锦屏——文斗加池木商印记

       其实,加池段的库区风光也很“哇塞!”。

       调查时间:2024.6.27

       调查人:州苗学会吴寿昌、文志,侗学会吴礼宏

       撰稿人:吴寿昌

       作者简介:吴寿昌,男,苗族,贵州省黄平县黄飘乡人,现居住凯里市,1963年5月出生,大学本科,省级修志专家库成员。历任教师、机关秘书、副主任、乡镇党委书记、副县长、黔东南州志办主任。退休后,现任黔东南州苗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。


上一篇:明代这位大人物曾在靖州留下许多诗篇

下一篇:已经是最后一篇



◆声明: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,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,取其精华,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。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、杂志、互联网等。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,请来信告知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。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,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。——特此声明!

留言

验证码 表情

共 0 条留言(管理员审核才能显示),查看全部
  • 还没有留言,赶紧来抢沙发吧~
  • 个人文集


    吴寿昌文集

    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