留言详情

当前位置:首页> 王阳明曲折的人生(三) > 留言详情

王阳明曲折的人生(三)

共1条留言已通过审核(以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)
  • 宗亲

    王守仁(1472年10月31日-1529年1月9日),本名王云,字伯安,号阳明,又号乐山居士 ,浙江余姚人,出生于余姚北城(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阳明街道) 。明代杰出的思想家、文学家、军事家、教育家。南京吏部尚书王华之子。
    明孝宗弘治十二年(1499年)进士。仕于孝宗、武宗、世宗三朝,自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、庐陵知县、右佥都御史、南赣巡抚、两广总督等职,接连平定南赣、两广盗乱及宸濠之乱,因功获封“新建伯”,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(另外两位为靖远伯王骥和威宁伯王越)。晚年官拜南京兵部尚书、左都御史。嘉靖七年十一月(1529年1月)逝世,享年五十七岁。明穆宗时追赠新建侯爵,谥号“文成”。万历十二年(1584年)从祀于孔庙。
    王守仁是“心学”的集大成者。其学以“心”为宗,他以“心”为宇宙本体,提出“心即理”的命题,断言“心外无物,心外无事,心外无理”。倡言“知行合一”说,后专主“致良知”说,认为“良知”即“天理”,强调从内心去体察天理。 “阳明心学”后传入日本、朝鲜等国。其弟子极众,世称“姚江学派”。清代学者王士祯称赞其“立德、立功、立言,皆居绝顶,为明(朝)第一流人物”。 文章博大昌达,行墨间有俊爽之气。有《王文成公全书》传世。
    王守仁的哲学思想,是与朱熹的著作尤其是其《大学章句》的对话过程之中形成的。“龙场悟道”事件让他确信,“道”乃人人自足之物,故格物工夫只须扣紧在自家身心上进行。“格”,正也,正其不正以归于正,格物即是格“心之物”。“物”在王守仁那里是“行为物”,不出乎吾人对待自我、他人与天地万物等种种行为,而这些行为乃由“心”所发的“意”所造就(“意之所在便是物”),故格物的关键在于“诚意”。“诚意”是“圣门教人用功第一义”,圣门工夫就是“立诚”工夫:“意”用于事亲,即“事亲”便是一物,而事亲之“意”纯乎天理而无人伪之杂,即是“至善”,可以说,“格物”只是“诚意”或“立诚”的实现途径,这是王守仁自滁阳至南赣期间的基本思想。在心上做格物工夫,此亦可说格物即是“格心”,其理论前提自是“心即理”以及相关的“心外无物”“心外无事”“心外无理”“心外无义”“心外无善”一系列命题。在王守仁看来,能“诚意”,则吾人本具的好善恶恶的道德意志如如而在,知善则必为,知恶则必去,“知行本体”原为一体,知而不行,只是此本体被遮蔽,去此遮蔽即可“知行合一”。
    正德十五年(1520年)前后,王守仁正式揭橥“致良知”宗旨,其工夫之重点由“诚意”转向“致知”:“不务于诚意,而徒以格物者,谓之支;不事于格物而徒以诚意者,谓之虚;不本于致知而徒以格物诚意者,谓之妄。”工夫如不落实于“诚意”上,“格物”便于身心脱落,故为支离,在阳明看来,朱子学即有此弊;不就“格物”去“诚意”,“诚意”失却“事上磨炼”一环,故为“蹈虚”,在阳明看来,佛、道二教即有此弊;离开“致知”这一根本,何为善、何为恶,又如何为善去恶,皆无从确定,“格物诚意”难免流于“妄”。“良知”作为心之本体,既是能爱能敬、知孝知悌的道德禀赋,同时又是知是知非的道德判断原则(“天则”“天理”“是非之心”),故心之发(“意念”)有善有不善,而良知无有不自知者:如发于能敬能爱、知孝知悌之禀赋,则知其为善而将之“充拓得尽”“扩充到底”“至其极”;如发于私欲,则知其为恶而将之彻底遏制,此即“致良知”的工夫。“致良知”在根本上即是“依着”(“循着”)“良知”知善知恶、好善恶恶之指向而行动、实践,此又体现了“知行合一”之精神。于是在朱子那里尊德性与道问学、致知与诚意、存养与省察、约礼与博文、惟一与惟精等“两轮一体”的工夫统摄为无先后、无内外、一元的致良知工夫。
    此外,王守仁反对把孔、孟的儒家思想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戒律,反对盲目地服从封建的伦理道德,而强调个人的能动性,他提出的“致良知”的哲学命题和“知行合一”的方法论,具有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禁锢、呼吁思想和个性解放的意义。王阳明广收门徒,宣传他的思想主张,史称“阳明学派”(又称“姚江学派”)。他的著作有《王文成公全书》三十八卷行世,被学术界评价为“中国封建中世纪社会后期出现的、最早的启蒙哲学”。
    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,后传于日本,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。阳明心学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学说之一。阳明心学不是唯心之学,也不仅仅是心理之学,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既强调道法自然,又主张天人合一,更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等一系列哲学思想之集大成,通过心即理、知行合一、致良知等核心概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、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和内圣与外王的统一。站在今天新的历史方位上,传承发扬阳明心学,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。

    2024-12-30 10:27:39 回复

  • 我也来说两句

    表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