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兢,这位生于公元670年、卒于749年的汴州浚仪(今河南开封)人,以其卓越的史学成就和刚正不阿的品格,在唐朝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吴兢爱好文史,进士及第后开启仕途,担任众多官职,史馆任职长达三十余年。其仕途虽无大起大落,却也在风云变幻的朝堂中坚守自我。
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下,吴兢尽显勇敢正直。武则天去世后,唐中宗时局势混乱,他不顾个人安危,上表劝中宗珍惜与相王李旦的兄弟之情,力保相王平安,为日后睿宗即位奠定基础。唐玄宗即位初,群臣不敢进谏,吴兢上疏倡导纳谏,以史为鉴,尽显诤臣风范。 吴兢一生大部分精力奉献给修史事业,却面临诸多困境。史馆环境今非昔比,政争、庸才、监修弄权等问题频出,他多次请求调离并加俸。但他对史官职责有着深刻认知,因不满史馆乱象,愤然辞职私撰国史,历经二十余载,完成《唐书》《唐春秋》等著作。 吴兢的史学特色鲜明,尚简与直笔尤为突出。
《贞观政要》以仅八万余字,系统反映贞观年间各方面状况,叙事简要,备受赞誉。他秉持“善恶必书”理念,坚决抵制“苟饰虚词”,为保留历史真相,私撰国史以“事皆从实”为特点。 然而,吴兢的秉笔直书为他招来祸端,因“书事不当”被贬荆州司马。但他著述丰富,独撰16种、216卷,与人合撰8种、725卷,为后世研究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。
吴兢以其直笔良史风范,成为中国史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,其精神和著作,永远值得后人敬仰与学习。
上一篇:文洞公吴元卿
下一篇:已经是最后一篇